人性的最人性的卓别林及其电影世界(6)
但从夏尔洛的角度,他从不想反抗,绝不是一个信念坚定的革命者,或一个内心强大的反社会人士。相反,他努力效仿绅士,很愿意成为一个积极开朗、力求上进的正能量青年。那套夏尔洛式的行头,正是他对“成功人士”的模仿,他学习绅士彬彬有礼地摘下礼帽、鞠躬,叼着捡来的雪茄头或烟蒂。《摩登时代》中,夏尔洛在监狱,模仿巡视官员的妻子“优雅’地喝着咖啡;在破屋中,他模仿绅士早上起来游泳,边吃早餐边看报纸;他们被警察追捕、饥饿疲惫,坐在一幢中产阶级花园洋房门前的草地小憩,夏尔洛眉飞色舞地为女孩描述未来:他们拥有这样一幢花园洋房,夏尔洛下班回家,漂亮妻子迎上来,想喝牛奶,奶牛就自动走过来,想吃葡萄,窗口随手摘下,他们对坐在铺着漂亮台布的桌边,兴高采烈地切着大肉与面包……“幻象”消失,他们依旧坐在人家门前,依旧饥肠辘辘、无家可归,警察一来,赶紧起身逃走……当我们看到这些情景时,绝不会去嘲笑夏尔洛的“肤浅”追求,泪水反而迷蒙上了我们的眼睛……这不就是一个普通人,对温饱的基本要求吗?至今,我都会在我的那些善良的亲人身上,看到夏尔洛,看他们学习上层人举止彬彬有礼,努力增长知识,对媒体喂给他们的新闻坚信不疑。然而,夏尔洛们所努力效仿的绅士,那些制定游戏规则、引领生活潮流的人,却反倒过来嘲笑、蔑视夏尔洛们,说他们不过是些“愚民”“贱民”,一旦风吹草动,最先被抛弃、被践踏、被牺牲的,就是夏尔洛。
夏尔洛身上,具有普通人的一切缺点。他偷懒,他耍滑头,他迟到,他笨傻,他又机灵,他使坏,他不失时机地与妇人调笑,顺手牵羊拿走商店的雪茄,面对比他高大强壮的拳击手,他露出女性的谄媚的笑容……正因为有这些缺点,夏尔洛才是丰富的、多样的、充满个性的。
夏尔洛的这些人性缺点,我们身上也有,故而能感同身受,能被《寻子遇仙记》中夏尔洛与小流浪儿的父子情深打动。卓别林无意于将夏尔洛塑造成一个做好事不求回报的道德完美的人。夏尔洛第一次在街角垃圾箱边发现弃婴时,从未想过要收养他,一个有了上顿没下顿、从未生养过孩子的流浪汉,如何养得起一个婴儿呢?但正是这个又懒惰、又邋遢、无所事事的流浪汉,还存留着人性那最柔软的善、出自本能的爱。他本能地抱起孩子,四下张望,想将孩子交给遗失了的母亲。滑稽的是,几次三番他都想把孩子塞给一个推婴儿车的母亲,又几次想交给巡警,都没有成功,因为他被认为是要抛弃自己孩子的人。夏尔洛的这种不愿负责任,推卸麻烦,完全符合人性,他是在不得已的状况下才收留了弃婴小贾克。但从最初不得已的收留,到与孩子相依为命,那个小小孩子带给他无限欢乐,慰藉着他的孤寂。弃婴的降临,让他那家徒四壁的可怜的小阁楼有了令人泪出的温馨,爱的光辉洒在肮脏简陋的床上地板窗台以及扑扑冒着热气的锅子上,真是人间天堂。弃婴是带来福音的天使,夏尔洛因而获得新生,他身上的慈爱、奉献、勇敢,最高尚的情与爱,全部被激发出来。从不得已的收养,到英勇机智从孤儿院车上夺回孩子,到孩子丢失时失魂落魄,这一切,都符合人性、人情的发展。观众会为夏尔洛教孩子用石头砸玻璃、再装模作样去修补而捧腹大笑,也会在小贾克被带上孤儿院车时哇哇大哭而泪流满面……丢失了孩子的夏尔洛,做梦与儿子一起变成天使,似要飞越黑暗困苦的世界,快乐悠游之际,突然,翅膀被折断栽了下来,又是何其孤寂与迷惘啊——流浪汉是永远也飞不出这个世界的。
这个浑身缺点的夏尔洛,只在面对爱的时候,才激发出身上的高贵品性。《寻子遇仙记》如此,《城市之光》也是。流浪汉遇到盲女,爱上她,为了支助她生活,不再游手好闲,成为一个兢兢业业的清洁工;为了治她的眼睛,将富翁夜里送他白日赖账的钱“夺”走,自己进了监狱。夏尔洛甜蜜地扮演着资助盲女的阔气财主,温柔陪伴着她,盲女说了几句感谢的话,他便将原本想留给自己的最后一张钞票,也交到盲女手中。当他听盲女高兴地说,若是眼睛好了,就能看见他了,马上露出受惊吓的表情——啊,他是多么矛盾啊,他当然希望盲女重见光明,可是假如她看见自己不是风度翩翩的绅士,而是个衣杉褴褛的流浪汉,又将多么失落多么难过啊——影片最后,夏尔洛从监狱出来,竹手杖丢了,头发越发乱,裤子越发破,十足倒霉邋遢的样子,连顽童都恶劣地戏弄他,他狼狈地摔了一跤……就在此时,他看见了他的盲女郎,她眼睛好了,正从花店望着他,并怜悯、温柔地送给他一朵花,当她触摸到他的手的时候,发现原来这个流浪汉就是等待的“他”,她的眼睛,流露出怎样的震惊、怪异与怜悯啊!此时的夏尔洛,只是一声不吭、微笑而痴迷地望着美丽的姑娘,喜悦与恐惧、幸福与悲伤轰然降临,扮绅士被戳穿了,尊严垮台了,同时,一种人性的光辉、永恒的爱情又升起了——通过这些微妙细节、经典桥段,卓别林以其仁慈之心挖掘到夏尔洛身上最人性的部分,如此,才深切地打动着观众,流浪汉夏尔洛的滑稽与卑微,高贵与美善,以及他梦幻一般的爱情,在我的心中激荡起的笑声与哭泣,如同反弹在回音壁的乐音,一圈圈回荡,持久地扩散开来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