蜂群越冬管理技术(2)
4.1 室外越冬
北方蜂群室外越冬,蜜蜂安静结团,可节省饲料、延长蜜蜂寿命。
4.1.1 越冬蜂群的准备。北方弱群在气温12℃、强群在7℃时开始结团,过弱的蜂群越冬死亡率高,要求越冬蜂群群势单王群3~6框蜂,双王继箱群7~8框蜂,3框蜂以下的弱群组织双王平箱群越冬[2]。布置蜂巢时,单王群半蜜脾放中间,大蜜脾放外侧;双王平箱群半蜜脾放隔离板两侧,大蜜脾放半蜜脾外侧;继箱群在巢箱放半蜜脾、空脾,继箱放大蜜脾。一般多放一两框脾,使蜂少于脾,但蜂巢内要有两三框巢脾大的空间,以便蜂团伸缩和气体交换。
4.1.2 越冬包装。晚秋太阳靠近南回归线,阳光辐射不如春季相同气温条件下强烈,蜜蜂外出容易冻僵,包装不宜过早,一般在11月温度降到0℃以下开始包装。越冬蜂群,箱内只在副盖上覆五六层吸水性良好的纸或覆布,并将纸或覆布折起一角,防止蜜蜂受闷。箱外包装可以20~30群为一组,也可以8~10群为一组或2群为一组。20~30群成排的大组包装有利于保温。为防止春季蜂群开始活动后发生偏集,可以用不同颜色或新、旧蜂箱间隔放。也可采用长排分组,隔三四群放一只空蜂箱。
4.1.3 室外越冬蜂群管理。巢门前遮挡,遮光控飞,如仍有蜜蜂飞出,扩大巢门,必要时撤去蜂箱上面的保温物,加强巢内通风散热。试验表明,越冬蜂喂水的比不喂水死亡率低,饲料消耗少。喂水方法是越冬初期在巣内箱底喂水,越冬中、后期在巢梁上喂水。
4.2 室内越冬
天气寒冷时,蜂群采用室内越冬,以减少蜜蜂死亡率。
4.2.1 越冬室设备。越冬室墙壁、天花板及双重门,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。越冬室应装有出气和进气的通风气筒,进气筒的下口近地面,可调节温度、湿度。室内完全黑暗,避震防湿。
4.2.2 蜂群入室时间。蜂群尽可能地利用最迟的温暖天气作入室前最后一次飞翔排泄。在当地尚未经常积雪前入室,先入弱群,后入强群。
4.2.3 蜂群入室步骤。选择寒冷干燥的天气,用铁丝封巢门,搬蜂群入室。强群放在下层较冷的地方,最强群要靠近室门,且不用任何保温物。等蜜蜂安静后,将巢门打开。一两天后检查室内温度,调节室温、通风。
4.2.4 入室后管理。一是观察蜂群。蜂群入室的前几天,每天晚上观察一次,察看蜂群的反映和温湿度,同时防鼠害。二是听测蜂群。用听诊器或橡皮管从巢门伸入巢内,初听没有声音,细听声音均匀,用手指轻弹蜂箱,蜜蜂立即发出“唰唰”的响声,且很快消失,属于正常现象。箱底有蜂活动,并发出“呼呼”的声音,表明巢内温度过高,需要降温。蜜蜂有骚动,往外爬,往外飞,表明其干燥口渴,需要调节温度;如过听声音经久不息,蜂团散开,是缺蜜或蜜结晶所致。蜂群入室30 d,箱底老死的蜂增多,要清除出箱底。三是要防伤热、防受冻、防潮湿、防干燥、防敌害、防光线以及防惊动。蜂群入室前2个月,蜂群安静,每月只需进室查看两三次。越冬后半期及开始融雪时,两三天查看一次。临近出室时天天检查。
[1]刘新生,李化龙,李四虎,等.气象要素对蜂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[J].中国蜂业,2007(10):43-44.
[2]郭世崇.农业气象与养蜂[J].养蜂科技,1993(6):14.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水利水电工程冬雨季施工措施分析